Tim Miller 與 David Fincher 等人聯手打造的《愛 x 死 x 機器人》,幾年前推出首季時,深受包羅萬象、各自成趣、意蘊深遠的大大小小故事吸引,短小精悍的動畫作品每一部都在水準之上,充滿無數文化、思想與概念,因此廣獲好評。有的改編自既有科幻小說,帶著不少暴力、血腥、情色諸多兒童不宜成分,也偶爾佐以不失可愛詼諧的趣味小品,時時刻刻緊扣著「愛」與「死亡」兩大核心要素,在處處彌漫科技、末日、永生、Cyberpunk、奇幻、神秘等同時充滿復古與未來色彩的世界裡,生命面對的是更大的痛苦,更多的荒謬與更空虛的靈魂,進而於「存在」命題之上追尋更深遠的答案。
⠀⠀⠀⠀⠀
近日 Netflix 無預警拋出了第二季,動畫技術明顯進步,八集的風格卻不如第一季強烈,趨於單一也少了些許驚喜,但幸好,還有最後壓軸的《溺斃的巨人》The Drowned Giant,就有如《茲瑪藍》Zima Blue 之於首季的地位,並非尋常科幻故事能夠相提並論。《茲瑪藍》在短短十多分鐘的時間裡,探究了何謂藝術,何謂哲學,何謂永恆,何謂永劫回歸,何謂無限重複與倏忽即逝;而《溺斃的巨人》也依然延續其中的道家思想,透過一個詩意傷感的故事觸碰著生與死,輕與重。
⠀⠀⠀⠀⠀
「我覺得最迷人之處,當然一部分是因為他巨大的身形,但更重要的是,就只是他確實存在的絕對事實,不論我們生命裡有什麼值得懷疑之處,這巨人的確實存在讓我們一窺相似的絕對世界,而我們在海灘上的目擊者只是如此不完美且弱小的複製品。」
⠀⠀⠀⠀⠀
改編自末日小說大師 J.G. Ballard 1964 年出版的短篇故事,猶如《格列佛遊記》有一尊擱淺於漁村一處海灘上的巨人屍體,彷彿從神話走入現實,俊美似雕塑般的輪廓靜靜等待被潮起潮落抹去臉孔,人類踩上他的肉體,玩弄、塗鴉、留下醜陋痕跡;巨人的身軀很重,生命同等輕盈,反觀人類何其渺小,力量卻足以褻瀆美與神聖,甚至在各取所需後恣意蒙蔽真相,一切都是對立的。主述者為一位科學家,起初只肯遠觀,直到時間漸漸消耗了此具軀殼的生命力,他鼓起勇氣踏上他的身體,親眼看見無異於庸俗人類的痛苦、孤寂、不幸與頹敗顯現時,才願意邁向假象終結以及理想幻滅的現實。
⠀⠀⠀⠀⠀
《溺斃的巨人》的主軸是死亡,卻在形體消逝,記憶淡去的過程訴說著天地不仁,天道有常,巨人的許多部分卻成為鎮上生活的風景,骨頭、鼻子、耳朵,碎成器官;科學家接受了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的原因,也承認再完美、再宏偉的事物終將和其光,同其塵,領悟萬物皆為芻狗,於生命的消長中真正理解了生命,於道的為而不恃中看透了社會和人性的荒謬。